发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 成文日期:2025年05月09日 |
标 题:自治区教育厅关于举办2025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通知 | |
发文字号:桂教教师〔2025〕27号 |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2日 |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各有关高等学校,区直各中等职业学校:
为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和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进一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经研究,我厅决定举办2025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本次大赛设课堂教学比赛、混合式教学比赛、微课教学比赛等3个赛项,各赛项要求如下:
(一)课堂教学比赛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3—4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1.教学内容。根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要求,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契合层次定位,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公共基础课程内容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基础性、职业性、时代性,体现学科知识与行业(或职业)应用场景的融合。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以《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和《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材〔2020〕6号)为依据,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专业课程内容对接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鼓励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模块化课程。结合教学实际融入科学精神、工程思维、创新意识和数字素养,注重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培育。
2.教学设计。依据国家教学标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针对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生源分类施教、因材施教。合理运用平台、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思想政治课以“八个统一”为统领,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杜绝各种形式主义。公共基础课根据学科特点选用恰当的教法学法;专业课程鼓励实施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情境化教学,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手脑并用。
3.教学实施。落实育人为本,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综合素养的培育;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开展师生、生生有效互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推动深度学习,提高学生基于任务(项目)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教学过程真实数据,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专业课程倡导引入典型生产案例;实习实训应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岗位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教师规范操作、有效示教;思想政治课教材选用应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课程标准统筹用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的德育课教材,其他课程按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要求规范选用教材,鼓励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和数字教材。中等职业学校执行手机“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
4.教学评价。聚焦教学目标达成,关注学生全面成长,重点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习行为的精准分析,个性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成效。
5.教学反思。深度思考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总结在更新教育理念、落实课程思政、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评价、运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做到设计理念、教学实施、育人成效的有机统一,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赋能的“大先生”。
(二)混合式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针对相对完整的一门课程(不少于30课时),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和移动教学终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解决教学问题,增加师生互动,在课程大数据的基础上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参赛教师应选取实际教学中某个班级作为教学对象,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资源应用、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
(三)微课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以微课教学为突破口,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的能力。微课依据课程教学标准,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使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最佳效果为目标,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动画等形式记录或展示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内容必须是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或热点,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完整性,并体现真实性、实用性和较高的专业水平,能体现课程特色和视频媒体优势。
二、比赛分组及要求
参赛作品材料要求见附件1,参赛作品的专业大类及专业以《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教职成〔2021〕2号)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2025年修(制)订》有关要求制定或修订。须是本校在教育部或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并实际开设的专业和课程,并有在校生。五年制高职前三年课程参加中等职业教育组(以下简称中职组)比赛,后二年课程以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参加高等职业教育组(以下简称高职组)比赛。
(一)课堂教学比赛
课堂教学比赛分中职组、高职组,各组分设报名组别。参赛的模块、单元、专题、项目或任务等应为有关课程中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1.公共基础课程组。公共基础课程组又分为思想政治课程组和非思政类公共基础课程组:
(1)思想政治课程组:参赛内容不少于12学时,参赛课程为思想政治课程基础模块中的必修课程。
(2)非思政类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的教学内容不少于12学时,参赛课程为非思政类的公共基础课程。
2.专业课程一组:参赛的教学内容应不少于16学时,参赛课程应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拓展(选修)课。
3.专业课程二组:参赛的教学内容应不少于16学时,其中体现教师实操演示与指导的内容不少于8课时。参赛课程为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拓展(选修)课,或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二)混合式教学比赛和微课教学比赛
混合式教学比赛与微课教学比赛分中职组、高职组,每组根据专业大类及专业相似性进行小组划分。
三、比赛流程
(一)课堂教学比赛流程
1.初赛。非区直中职学校初赛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高职和区直中职学校初赛由各单位自行组织,鼓励全体专任教师参加。各市教育行政部门、高等职业学校、区直中职学校对参赛内容和资格进行审核。推荐参加决赛的团队必须经初赛产生。
(1)资格审核。各市教育行政部门、高等职业学校、区直中职学校对所属教学团队提交的专业备案、课程设置、班级学生、教学任务安排、团队成员身份等情况进行资格审核,对教学团队成员进行师德师风审核,并对参赛资格进行统一公示(公示模版见附件2)。公示期收到对参赛资格方面提出质疑的,由所在市教育行政部门、高等职业学校、区直中职学校负责核查、反馈;参赛资格存在问题的,取消参赛资格。
(2)内容审核。各市教育行政部门、高等职业学校、区直中职学校对参赛团队提交资料的内容进行意识形态问题把关。参赛内容方面出现意识形态问题的,取消参赛资格。
2.决赛。各市教育行政部门、高等职业学校、区直中职学校根据参赛名额推荐教学团队参加决赛。决赛分网络评审(30%)、现场决赛(70%)两个阶段,按评分指标(附件3—1)进行综合评分。
(1)网络评审。专家通过网络,按评分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网络评审按照课程、专业大类分组。各评审组网络评审成绩前30%左右的团队进入现场决赛。
(2)现场决赛。分为三个环节,一是由一名成员介绍教学实施报告的有关内容;二是参赛团队在现场随机抽取2份不同教案,在限定时间内准备,由两名成员分别针对抽取的不同教案中的自选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展示;三是团队成员参与答辩。
(二)混合式教学比赛流程
1.初赛。与课堂教学比赛初赛流程一致。
2.决赛。各市教育行政部门、高等职业学校、区直中职学校根据参赛名额推荐教学团队参加决赛。决赛分网络评审(30%)、现场决赛(70%)两个阶段,按评分指标(见附件3—2)进行综合评分。
(1)网络评审。专家通过网络,按评分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网络评审按照课程、专业大类分组。各评审组网络评审成绩前30%左右的团队进入现场决赛。
(2)现场决赛。分为两个环节,一是由课程负责人介绍教学实施报告的有关内容;二是团队成员参与答辩。
(三)微课教学比赛流程
1.初赛。与课堂教学比赛流程一致。
2.决赛。各市教育行政部门、高等职业学校、区直中职学校根据参赛名额推荐作品参加决赛。决赛分网络评审、现场复评两个阶段,按评分指标(见附件3—3)进行综合评分。网络评审成绩排前10%的作品作为一等奖候选作品进入现场复评,根据复评成绩确定一等奖作品。
上述赛事决赛成绩待自治区教育厅审核把关后将进行公示。公示期间比赛仲裁委员会接受实名书面形式投诉或异议反映。单位申诉须学校领导签字、盖学校公章并写明联系人信息;个人申诉须实名签字并写明所在单位和联系方式。比赛投诉及异议经仲裁委员会调查核实后,向申诉人反馈处理结果。
四、参赛名额分配
区直各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以学校为单位,其他中职学校(含非区直技工学校,下同)以设区市教育局为单位;职教本科、高职高专院校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报名并参加比赛,各代表队参赛教师须经各设区市、学校选拔产生。具体名额见附件4,分配要求如下:
(一)中职组:各市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总数主要由市属学校数量确定参赛名额,其中,中职思想政治课程组作品,分别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选取,每门课程至少推荐1门作品参加比赛。区直中职学校直接给定参赛名额,非区直中职学校推荐数量不超过区直中职学校推荐数量。
各地、各校应足额报名参赛,应重点考虑区域特色、兼顾专业大类均衡分布。
(二)高职组:主要根据学校办学水平分别给定参赛名额。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8个名额,其他高职高专院校6个名额。其中公共基础课2个(含思政课程),专业课程二组参赛团队数量不少于1个。
五、报名方式及组队要求
(一)报名方式及要求
1.中职组,非区直学校以市为单位组织报名,区直中职学校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报名;高职组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报名,报名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不接受参赛团队单独报名。
2.已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院校报名参加高职组比赛。
3.参赛团队成员所在学校近3年内须实际开设了参赛的专业和课程,并有在校生。
4.已获得自治区级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及同类比赛二等奖以上的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微课教学作品不能参加同类赛项;同一个作品同一年不能同时参加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教师相关比赛。
5.每年大赛,每位参赛教师限选1个比赛项目上报1件参赛作品(不论排名)。
6.除各项赛事的比赛作品推荐表(附件5—1、5—2、5—3)及参赛作品汇总表(附件6)之外,参赛文档材料[(含第三方课程平台数据应用证明表(附件7)、微课教学设计表(附件8)]、视频材料及现场决赛的展示答辩,不得泄露学校名称及个人信息,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7.参赛材料应为原创,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或其他法律纠纷,取消参赛资格,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教学团队可选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广西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课程及资源、职业院校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等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涉及软件使用的,应保证为正版软件,鼓励使用国产软件。除教学团队事前特别声明外,比赛组委会拥有对参赛材料进行公益性共享、展示的权利。
8.本次比赛通过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网络管理平台(http://jxps.gxzjy.edu.cn/CMS/a/login)进行报名和参赛作品材料报送(用户名和密码沿用2024年大赛的用户名和密码,新参赛学校请与组委会联系获取)。请各参赛学校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参赛作品的网上报名和材料上传工作。大赛组委会不接受参赛教师个人直接报名和材料上传。
(二)组队要求
1.课堂教学比赛
(1)按照3~4人为团队进行报名,教学团队由近3年内实际担任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组成,35岁以下(含)的教师不少于1人(1990年1月1日后出生);教学团队结构合理,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不少于1人;专业(技能)课程团队“双师型”教师占比50%以上。除公共基础课程组外,每个教学团队可吸收1名学校正式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作为团队成员参赛。各代表队可在本区域范围内跨校联合组建教学团队参赛,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不得混合组队参赛。
(2)鼓励中等职业学校之间、高等职业学校之间,以及中职思想政治课程组的中、高等职业学校之间跨校组队参赛。跨校组队以团队负责人所在单位为牵头参赛单位负责报名并计算参赛名额。跨校组队的参赛学校,无论排序前后,自治区教育厅在成果认定时均享受同等待遇。
(3)中职思想政治课程组参赛队成员为中职思政课教师或高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等职业学校参赛成员所在学校应隶属同一市级区划,高职教师不超过1名)。参赛队成员须在 2024—2025学年承担中职思政课必修课程教学任务,未在中等职业学校授课的高等职业学校团队成员,2024—2025学年应在本校承担高职思政课教学任务。
2.混合式教学比赛
以3人为团队,教学团队由近3年内本校实际担任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组成,可吸收1名学校正式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作为团队成员参赛。
3.微课教学比赛
按照1—3人为团队进行报名,可吸收1名学校正式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作为团队成员参赛;团队中至少包含1名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1985年1月1日后出生);已获往届自治区级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的教师不再参加比赛。
六、奖励办法
(一)设单项奖:按比赛项目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课堂教学比赛、混合式教学比赛获奖数量不超过该比赛项目参赛作品总数的10%、20%、30%,微课教学比赛获奖数量不超过该比赛项目参赛作品总数的5%、20%、35%。
(二)比赛获奖名单将在广西高等教育学会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专业委员会网站公示(网址:http://gxxxhjx.fanya.chaoxing.com/portal)。
七、时间安排
(一)课堂教学比赛时间安排
1.作品信息填报时间:2025年6月3日—4日。
2.作品材料提交时间:2025年6月5日—8日。
3.初评时间:2025年6月中下旬。
4. 决赛时间:2025年7月中旬前(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二)混合式教学比赛和微课教学比赛时间安排
1.作品信息填报时间:2025年9月23—27日。
2.作品材料提交时间:2025年9月28—10月10日。
3.初评时间:2025年10月中下旬。
4.决赛时间:2025年11月上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国赛作品遴选范围
组委会将根据2025年国赛要求和名额,从2024、2025年区赛一等奖作品中择优遴选参加国赛,具体详见后续通知。
九、组织机构
本次比赛由自治区教育厅主办,广西高等教育学会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专业委员会协办,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上半年:课堂教学比赛)、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下半年:混合式教学比赛、微课教学比赛)承办。为保证公平公正、顺利开展比赛,成立比赛组委会,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负责比赛日常工作。
本次比赛的有关通知将陆续在广西高等教育学会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专业委员会网站公布。
十、其他事项
(一)参赛者需保证作品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得违背职业教育规律和客观实际,对于以虚假教学内容或虚假师生身份参赛、基本依靠校外公司打造包装的行为,一经核实,比赛组委会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和比赛成绩。
(二)各地各校要广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赛,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建设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此次比赛参赛作品,经参赛者同意后,比赛组委会将在非商业用途统一组织对大赛成果进行公益性共享。
未尽事宜,请联系我厅教师工作处和大赛组委秘书处。教师工作处联系人及电话:文春兰、曾宇杰,0771—5815855;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联系人及电话:覃丽丹、敖茂尧,0771—4213056。电子邮箱:gxxxhjx@gxzjy.com。
附件:1.参赛作品材料要求及决赛程序
2.2025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参赛资格审核公示(模板)
3—1.2025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课堂教学比赛评分指标
3—2.2025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混合式教学比赛评分指标
3—3.2025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微课教学比赛评分指标
4.2025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推荐名额分配表
5—1.2025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课堂教学比赛作品推荐表
5—2.2025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混合式教学比赛作品推荐表
5—3.2025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微课教学比赛作品推荐表
6.2025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参赛作品汇总表
7.2025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混合式教学比赛)第三方课程平台数据应用证明表
8.2025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微课教学设计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2025年5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联文件: